3岁男童,玩耍中突然坠入民房工地地桩井,如何施救?
井深7米,井口却只有30多厘米,并且愈深愈窄,男童又能坚持多久?
夜色渐浓,家属情绪激动,深井中,孩子不断哭泣……
【资料图】
6月15日晚,如此惊险的一幕就发生孟州市的一个村庄。
当日20时27分,孟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条紧急警情:该市河阳街道后逯村一名3岁男童掉入民房工地地桩井内(地桩井,建设民房地基时打下的深孔)。
揪心的警情,时间不容浪费一秒。
接到报警后,孟州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多警种联动集结赶往现场。
夜幕下的警笛声中,河阳派出所人员到位!消防救援人员到位!医护救援人员到位!各路救援人员以最快速度同步到位,并初步拟出数套营救方案。
与此同时,孟州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以及该市河阳街道、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领导均带队及时奔赴事发地点,根据现场情况,实地甄别救援方案可行性。
此时的地桩井中,孩子的身体呈V字形,根本无法伸展身体。井内的黑暗,让孩子非常害怕。极其狭窄且成锥形的竖井,让消防救援人员的“倒挂金钩”失去用武之地。热心的社会救援志愿者带来的水井打捞设备,同样无法深入地桩井中。
救援比预想难度更大!
孩子的母亲焦急凝望着漆黑的洞口,孩子的爷爷、奶奶拄着拐杖默默垂泪。确定救援计划之前,现场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人员不停地与孩子喊话沟通,并用绳索向井内传递氧气瓶、饮用水,为孩子传递信心。数十名村民此时也纷纷从家中拿来木板等,暂时协助警方遮盖周围其他地桩井。
热心村民李斌的到来,为救援打开了新的思路。
经公安部门协调联络,2018年曾参与过类似救援的他,带着两大一小3台挖掘机抵达现场。
经共同商议确定,现场只有采取机械作业与人工配合挖掘的方案,在竖井侧面挖出作业面,并通过渐次向下手工开挖的方式,才能安全将孩子救出。
然而,一系列的隐患也搅动着救援人员的心——
开挖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塌方?只有3岁的孩子还能坚持多久?孩子会不会因救援作业受到二次挤压伤害?
“氧气和饮用水首先要确保供应,用最细的吸管,保证孩子可以吸到!”“就地取材,利用锅盖遮挡,确保孩子头部不受意外伤害!”
一系列暖心的解决方案,为成功救援增添了砝码。
21时40分,两台挖掘机双向同步开挖,迅速打开了作业面。另外一台小型挖掘机随后沿竖井边缘精准开挖,逐渐接近井壁,孩子与救援人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。
23时57分,人工挖掘开始作业,3位深入作业面的消防救援人员为确保孩子不受伤害,伸出一条胳膊挡住开放的洞口,将危险留给自己。与此同时,公安人员已在外围打开了救援通道,将唯一的道路出口留给医护人员的救护车辆。
6月16日0时13分许,孩子的身体终于从泥土中露了出来。
为确保安全,救援人员本想保持男童的V字形体位将其抱出,等待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理。但令人惊喜的是,孩子在救援人员的怀抱里就蹬开了双腿!
孩子一切安全!
掌声和欢呼声在现场骤然响起,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,成功画上句号。
这场警民和谐同心的大营救,将孟州公安“接好每一起警、办好每一件事、温暖每一颗心”的理念落实在了救援的分分秒秒间,也深深铭刻在事发现场群众的心间。
“感谢你们!感谢所有的好心人!”村民们的一声声感谢发自肺腑,送给公安民警,送给消防人员,送给医护人员,送给开挖掘机的农民机手,送给所有参与救援的群众。
(来源:孟州市委宣传部杜挺勇 姚文杰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方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