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>正文

6 岁男孩玩水后感染「食脑虫」病危,还能带娃去海边、泳池吗?

来源:丁香妈妈    时间:2023-06-28 00:56:58

今天早晨,6 岁男童感染「食脑虫」的新闻冲上热搜,引起家长们的热议。

图片来源:微博

据网上的消息,一位妈妈在小红书连续发布笔记,记录孩子从海边游玩回来后,开始出现连续十几日原因不明的发烧症状,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并无好转。


(资料图)

最后经提取脑脊液检测,确诊孩子感染了「狒狒阿米巴原虫」,引发脑膜炎,目前还在救治中。

据家长的回忆推测,孩子可能是因为在海边玩水玩沙导致了感染。

发稿前发现,小红书上的原贴已经找不到了,不清楚孩子目前的情况,希望能转危为安。

这个事件也在网络平台快速传播,引起不少家长焦虑和恐慌:

「食脑虫」是什么虫?真的有这么凶险吗?

说是在海边玩水感染的,孩子还能不能去海边、泳池玩水?

我们请教了传染病和儿科的专家,帮大家做一个详细解答。

「食脑虫」是什么?

大家口中所说的「食脑虫」,是「阿米巴原虫」(amoeba)的一类。

「阿米巴原虫」种类繁多,是一种超级原始的单细胞原生生物。简单来说,比病毒和细菌大一些,比常见寄生虫小很多。

我们在新闻中经常看到的,会对人体造成中枢神经感染的,主要有两种——

第一种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(Naegleria fowleri),感染后会导致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。

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,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770154/

第二种是狒狒阿米巴原虫(Balamuthia mandrillaris),感染会引发亚急性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。

狒狒阿米巴原虫

图片来源:CDC

由于它们主要通过破坏脑组织引发颅内感染,导致严重的脑炎 / 脑膜炎,所以被形象地称为「食脑虫」。

感染「食脑虫」会怎样?

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,可能会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

先讲讲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。

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」常见于温暖的淡水(如湖泊、池塘、河流、溪流、温泉、未氯化游泳池和污水)和土壤中,在 30 ℃~40 ℃ 的温度下生长最好。

目前并未发现海水中也可分离出这种原虫。

如果在玩水时,将携带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」的水吸入鼻腔,它可能会通过鼻腔黏膜进入人体组织,一路攻入中枢神经系统,也就是我们的大脑,并导致发病极快、极凶险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(PAM)。

这种脑膜炎的平均潜伏期为 5 天,继而出现高热、严重头痛、畏光、恶心、呕吐、行为异常、癫痫发作和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,出现症状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 5.3 天。短短十天左右,就能导致死亡。

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,可能会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

另外一种是狒狒阿米巴原虫,也叫做巴氏阿米巴,土壤中比较常见,淡水中也有。

从网络保存的信息截图来看,这次热搜中的孩子,就是不幸感染了这种阿米巴原虫。

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(Balamuthia mandrillaris )会引发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(GAE),这种疾病病程发展稍慢,但致死率也很高。

这种原虫可以通过鼻腔或者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,然后入侵中枢神经系统,最终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。

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症状一开始可能很轻,在接下来的数周或数月,症状会持续加重,从头痛、低热、视力障碍,慢慢发展为颅内压异常、癫痫发作、意识丧失、昏迷和死亡。

研究发现,该病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中位数为 24 天。

「食脑虫」感染致死率高、无特效药

但极为罕见

根据美国 CDC 的资料显示,巴氏阿米巴原虫导致的脑炎病死率超过 89%,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更夸张,一项纳入 111 例病例的研究显示,感染致病的病死率高达 99%。

但大家并不需要过度恐慌,如此可怕的「食脑虫」感染,其实极其罕见。

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

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(PAM)最初发现并被报道,是在 1965 年的澳大利亚,巴氏阿米巴原虫最早发现并分离是在 1986 年,五十多年过去了,全球报告的总病例数不超千例,国内保守估计只有十几例。

因为太罕见,不容易被及时确诊,也阻碍了药物治疗方案的研发和评估,导致目前并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,也没有相关疫苗。

大多数医护人员只在教科书上见过阿米巴脑膜脑炎、脑炎,而且其临床特征和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又很相似,再加上这个病来势汹汹,经验的缺乏很可能导致诊断延迟,耽误治疗。

如果能够被及时诊断,感染后也是完全有可能被治愈的,我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,就曾有过感染「食脑虫」后被治愈的案例。

今年年初,浙大儿院感染科就收治了一例阿米巴原虫感染患儿,经过 2 个月左右的治疗,孩子终于慢慢好转,脱离了生命危险。

如何预防感染?

还能带娃去海边、泳池玩水吗?

食脑虫主要是通过鼻黏膜进入人体,常见于温暖的淡水(如湖泊、池塘、河流、溪流、温泉、未氯化的游泳池和污水)和土壤中。

目前并未在海水中分离出来过阿米巴原虫。迄今为止,CDC 也没有收到过在经过正确氯化消毒的泳池中游泳后,出现病例的报告。

因此家长们不用过度焦虑,海边、正规的游泳池还是可以去的。

但感染概率再低,家长也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,带孩子出去玩水,为了预防感染,家长们还是要记住下面 3 点:

1. 不要带孩子去野泳,池塘、小溪、湖泊、水库都不要!尤其是炎热的夏季,如果要游泳,请带孩子去正规清洁、维护、消毒过的游泳池。

2. 如果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自然水体,尽量避免用野外的水给孩子洗脸,更不要饮用,看起来很清澈的也不行!

3. 如果孩子在玩水后出现头痛、持续发烧不退、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,及时送医。

参考文献

[ 1 ] https://www.cdc.gov/dpdx/freelivingamebic/

[ 2 ] https://www.cdc.gov/parasites/naegleria/general.html

[ 3 ] UpToDate Free-living amebas and Prototheca

本文专家

欧茜

合作专家

儿科医生

知贝医疗创始人

龙振昼

审核专家

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

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

策划制作

策划:阿童木、兰兰、美丽

监制:大力

题图来源:视觉中国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西方培训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